發布:2024-02-06 15:06:02 關注:8318次
團隊介紹:
楊四海教授2023年加入北京大學化學院組建科研團隊。課題組從事金屬有機框架(mof)和分子篩類多孔材料的設計與合成,致力于開發利用國家實驗室大科學裝置的新測試手段,如原位同步輻射x射線衍射、譜學和中子衍射、散射技術對材料性質和結構之間的聯系進行原子尺度上的實驗觀測,從而高效地指導新材料的合成及在清潔空氣技術、小分子催化轉化、生物質轉化、能源氣體的存儲、化工原料的分離、和生物醫藥等領域的應用。
目前研究方向包括:
1.清潔空氣和低碳分離技術
設計合成具有超高穩定性和特殊選擇性的多孔材料,研究其在大氣污染物nox,so2,nh3和co2捕獲和轉化及氣體低碳分離領域的應用,推進新型吸附分離技術的開發。
2.小分子活化與轉化
在納米尺度空間,研究基于多孔材料的限域催化平臺,用于高效熱催化、電催化、光催化轉化co-2,n2,nh3,ch4和生物質平臺化合物。
3.生物醫藥檢測和遞送
設計開發功能性多孔材料,研究其在生物醫藥分子吸附,檢測和靶向投遞中的應用。
團隊成員:
楊四海,北京大學李革趙寧講席教授。2007年本科畢業于北京大學,2010年于英國諾丁漢大學獲無機化學博士學位。2011-2015年任諾丁漢大學化學院研究員,助理教授,2015-2023年任曼徹斯特大學化學學院副教授,教授,理工學部國際中心主任。2023年獲國家級人才計劃,加入北京大學化學院。至今以通訊作者發表論文105篇,其中包括science(1), nature materials (5), nature chemistry (4), nat. commun./angew chem. int. ed./j. am. chem. soc./chem/pnas(50)篇。現任英國鉆石同步輻射中心、盧瑟福國家實驗室、歐洲同步輻射中心和橡樹嶺國家實驗室委員。其他信息詳見個人簡介網頁。
李江南,北京大學化學院副研究員。2020年于曼徹斯特大學獲無機化學博士學位。2020-2023年任曼徹斯特大學化學院博士后,研究員,講師,主要從事新型多孔材料的設計與合成及在高腐蝕性氣體的安全存儲、選擇性捕獲和催化轉化中的應用。2024年加入北京大學化學與分子工程院。主持英國leverhulme基金會青年科學基金(2023),并獲英國皇家化學會“dalton新銳研究員獎”(2021),國際分子篩和mof協會“青年科學家獎”(2020),及曼徹斯特大學“突出成就獎”(2020)。至今發表論文37篇,其中包括nat. mater., nat. chem., nat. commun., angew chem. int. ed., jacs論文21篇。
應聘條件:
1.熱愛生活,熱愛科學,性格堅毅;
2.在化學、材料或催化方向獲得或即將獲得博士學位;
3.具有良好的學術道德以及嚴謹的科學態度。
崗位職責:
1.獨立開展科研工作;
2.協助pi指導研究生工作,參與課題組的日常管理和設備維護。
工作條件和薪資待遇:
執行年薪制,年薪根據國家和北京大學博士后管理規定以及候選人的工作經驗綜合確定。享受北京大學全職博士后的福利待遇,含住房公積金、養老保險、公費醫療、子女入學等,具體內容可參見北京大學博士后網站:https://postdocs.pku.edu.cn。支持申請北京大學博雅博士后項目(參見https://postdocs.pku.edu.cn/tzgg/109250.htm)、北京分子科學國家研究中心博士后項目(參見http://www.chem.pku.edu.cn/zpxx/111833.htm)等。
申請方式:
請提供以下材料:個人簡歷(不超過3頁)及2位推薦人的姓名和聯系方式。請將電子版材料發送至郵箱:sihai.yang@pku.edu.cn,郵件的標題注明“博士后申請+姓名+今日招聘網jrzp.com”。初選材料合格者將通知面試。此招聘2024年有效。
信息來源于網絡,如有變更請以原發布者為準。
來源鏈接:
https://www.chem.pku.edu.cn/zpxx/156285.htm
更多最新博士后招收資訊請關注高才博士后微信公眾號(微信號:bshjob)。
【1】凡本網注明"來源:江南人才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于江南人才網,轉載請必須注明江南人才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2】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的作品,是本著為求職者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3】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
其他教職工招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