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進入國企工作是很多人夢想的事情,畢竟,有編制的工作就是鐵飯碗,你的余生不必擔心。但國企招聘的消息卻寥寥無幾,國企不用招聘嗎?
帶著懷疑,小編走訪了一些國企里面負責人事工作了人員,帶大家近距離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國企招聘途徑有哪些。
第一: 學校招聘。國企主要依靠學校招聘人才,大多數國企從重點大學招生,研究生及以上才有資格被招聘。
還有一種學校是不要求高學歷的,但是從專科學校錄取的。例如,中石化和中石油將從各自的學校招聘員工。
國企的招聘大多在學校進行。
通過校招的方式,招聘過程不僅會更加透明,也避免通過關系招聘的可能性,而且校招也能夠根據企業的目標,為自身的需求找到合適的人才。畢竟,在老百姓眼中,國企的工作就是鐵飯碗。每個人都夢想著能進去,有些人甚至希望他們孩子和親屬也能進去。
如果你想進入國企,那就積極參加校園招聘,也可以去國企相關的專科學校學習,這樣被招聘的可能性就會非常大。
二是內部推薦。這也是國企招聘的方法之一,很大一部分人是內部推薦的。
有兩種方法可以內部推薦。第一種是,擇優錄取到國有企業實習的即將畢業的同學們,如果恰好有名額,實習生表現也得到領導和同事的肯定,那么就有很大可能被錄取。
另一種內部推薦是國企通過第三方的方式推薦其目標人員,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就是委托獵頭公司尋找人才,招到合適人才之后,給予獵頭公司一定報酬。
第三: 社會招聘。除了上面兩種方式外,國企也有社會招聘渠道,但招聘比例連十分之一都不到。
這些招聘信息通常發布在國企的官方網站上,如果不加以注意,很難找到。而且招聘的往往是中高端的有職稱的人才。有一種理論認為,即使進入國企,很多人都是沒有編制的,屬于外包人員,他們隨時可能被解雇,甚至可能因為他們的身份而受到一些不平等待遇,而且薪酬福利不如正式員工。
結論: 國企招聘人才主要通過學校招聘和內部推薦兩種方式,社會招聘很少,盡量鑒別好是否真的是國企人員,和第三方派遣公司簽協議,在前途和待遇方面,和私企差異并不是很明顯。
近幾年,考研、考公、考事業編的人數不斷增長,究其根本原因是大學生就業越來越困難導致。很多企業在經濟放緩的壓力下,縮減招聘名額,甚至直接關閉校園招聘。與此同時,國企央企對于外部環境變化的抵御能力卻很強,不容易受到行業周期和經濟環境的影響,在未來發展預期不明朗的情況下,國企央企“家底殷實”、穩定發展優勢更加得以顯現,越來越受人們的青睞。
如果有更多大型企業招聘相關問題,或者對推薦企業感興趣,歡迎私信、關注,不定時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