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3日,由廣東省教育廳主辦,廣東醫科大學承辦,東莞市人力資源服務中心和東莞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松山湖分局指導的廣東省2021屆普通高校畢業生醫學、藥學、衛生管理類專場供需見面會在廣東醫科大學東莞校區舉行。
據統計,招聘會上共有450多家醫藥類企事業單位來校招才納士,逾2.3萬個就業崗位供畢業生選擇,涵蓋醫療、生物醫藥、文職、會計、管理等多個職類,其中,兒科、麻醉、影像、護理等專業需求量大,現場吸引了省內外廣大畢業生參會。
醫院攬才各出奇招,招招入心
“想端鐵飯碗的往這兒來!粵港澳大灣區肇慶市歡迎您!”招聘會現場450多家企事業單位同場搶人,可謂“競爭激烈”,很多企業為攬人才紛紛出奇招,“免筆試”、“即時編制”、“安家費”等眾多福利讓畢業生應接不暇。肇慶市和四會市在招聘會現場拉起了大橫幅,希望有才學的同學到肇慶市就業。
肇慶衛健局、茂名市衛健局等20多家單位在我校預約安排了現場考試、面試,為學生提供通過考試直接安排入編、入職等福利。
為了留住人才,有多家單位提供安家費、近百個工作崗位供畢業生挑選,其中,清遠市人民醫院面向博士研究生提供最高150萬元,其余單位提供安家費也是10萬元起步。茂名市多家醫院開辟面試專場,畢業生初試完符合意向的立即進行復試,現場簽約。東莞市醫療器械協會20多家單位組團來校招人,李炎平秘書長帶隊前來,只因“廣東醫學生好用”。
“編制招人,平臺留人,仁愛養人。”廣東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招聘人員表示,留住人才的關鍵是人文關懷和平臺。通過團隊建設、營造好的工作氛圍,提升職工的職業幸福感和歸屬感,留住醫院的職工,他希望“自己培養的學生能夠回到自己的專屬崗位,為醫院的發展作貢獻”。
現場供需兩旺,有愛心參加過社會實踐的人才更受歡迎
招聘會現場洽談氛圍濃烈,不時聽到應聘人員詢問畢業生實習情況、學習成績、社團活動、興趣愛好、社會實踐經歷等,為單位物色符合招聘條件的“千里馬”。
“疫情期間,我參加了家鄉的疫情防控志愿服務工作。”“我連續三年參加‘三下鄉’志愿服務。”不少應聘學生介紹自己的社會實踐經歷。廣東醫科大學附屬惠州婦女兒童醫院招聘負責人介紹道:“畢業生在校期間參加過志愿服務或者做過公益工作,這些都是他們面試的加分項,我們也會優先考慮。” “專業能力強是醫生的基本要求,性格好則能反映醫生的醫德。”廣東醫科大學附屬醫院招聘人員表示,他們更看重求職者的綜合能力和性格。
“大學四、五年的學習,練就了一身本領。希望廣大畢業生陽光、自信,不管在什么崗位都能做到腳踏實地。”學校黨委常委、副校長曾志嶸一大早就來到供需見面會現場,他表示,人才培養是高校四大職能之一,招聘會是學校聯系企業與畢業生就業的紐帶,更多用人單位來我校設點招聘,是社會對我校人才培養的肯定。曾志嶸勉勵廣大畢業生,做勇敢的追夢人。
防疫不松懈,優質服務好評不斷
為確保做到疫情防控常態化和開展校園招聘會“兩手抓”“兩不誤”,學校充分調動了校內外各方力量,現場做好參會人員的健康監測、場地衛生消毒清潔、防疫物資配備、科學管控人員數量等工作,確保招聘會的安全與有序。學校黨委書記、校長盧景輝在招聘會前到現場指導工作,就安保、學生就業等問題提出指導意見,為招聘會順利進行提供堅強的保障。
活動依托省智慧服務平臺,為用人單位開辟網絡招聘通道,從企業報名到學校審批實現全網絡化操作,同時為各用人單位設置“招聘二維碼”,畢業生“掃一掃即可投遞簡歷”,實現供需雙方更精準的對接。現場招聘會結束后,同學們也可以繼續在省智慧服務平臺參加本場招聘會的線上專題活動,選擇心儀的職位投遞簡歷,享受省高校畢業生就業指導中心提供的崗位精準匹配推送服務。
現場設置了休息區、熱水區、打印區等區域,為用人單位和畢業生提供溫暖服務。智通人才招聘還為學生提供簡歷“診斷”服務,讓畢業生的簡歷更完美。國旗儀仗隊、青年志愿者聯合會的隊員們更是提前一個星期就投入到招聘會的會務工作中。現場還特設大學生應征入伍優惠政策咨詢點,為畢業生解答大學生征兵優惠政策,鼓勵更多優秀畢業生參與到國防建設事業中去。
“廣東醫科大學的招聘會很有特色,亮點也很突出。疫情防控、現場布置、后勤保障等細節問題都考慮的很到位。”省就業指導中心伍金清對我校招聘工作給予高度評價。“廣東醫招聘會的服務和現場秩序真的太好了。”招聘單位和畢業生們也由衷地感慨。
為了做好此次招聘會的后勤保障工作,安保處、后勤、團委等部門早早就開始部署,以防任何一個環節出現紕漏。安保處更是出動了140多個志愿者,交通引導、進出安檢、現場秩序疏導等,事無巨細,為招聘會順利開展保駕護航。12月學校進入考試月,不少學生一邊做志愿服務,有空的時候就見縫插針復習功課。他們說:“學校是個大家庭,能為大家服務我們也很高興,希望學長學姐都找到滿意的工作。
就業是最大的民生,學生的就業是學校辦學的生命線。我校招聘會從2003年開始舉辦,17年來一直秉承服務學生的初心,潛心做好學生就業工作,為用人單位輸送人才,搭建學生與用人單位之間的友好橋梁。從最初的幾十家參會單位到如今的四百五十家參會單位,這是社會和用人單位對我校辦學的認可。未來我校將繼續精準化開展就業招聘活動,不斷提升畢業生就業質量,推動2021屆畢業生就業工作穩步向前。
免責聲明:本文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